close

              1          

在物色工作室的過程中,歸于尋尋覓覓了許多地點,

無論是地點良好的新成屋,或者人潮洶湧的商辦大樓,

甚至急需改造的百年老屋,都讓曾歸于們苦惱猶豫許久。

畢竟,尋找一個有感覺的「家」並不是這麼容易,

而且對「家」的想像,也是在尋覓的過程中,不知不覺構築而成的。

最後,歸于決定落腳三重一處50年的老屋。           

 許多朋友們懷疑,為什麼不找個現成的商業空間就好呢?

其實這是歸于的堅持,我們相信作為設計師,不只是規劃空間,

而是能替客戶傳遞生活態度與個人風格,這個空間不只是未來,也是過去,

而老屋或許陳舊,卻充滿著「家」與「人」的生活感與回憶。

因此如何保留這些美好記憶,也同時開創更多對未來的想像,

歸于工作室的老屋改造,就此展開。  

由於這處老舊公寓屋齡已經快50年,長期出租的情況下從未整修過,

而且房客並未愛惜空間,反而留下許多破壞與髒污,

因此幾乎維持50年前的老舊木質裝潢,以及一漆再漆的牆面與變質破損的塑膠地板。

當然,水電管線與廚房設備也都早已不堪使用,

雖然前後都有對外窗與陽台,卻因為傳統隔間的緣故使得採光不足,空氣也無法流通。

    2    

面對這些棘手的問題,歸于花費了許多時間重新規劃設計,

並且與屋主溝通,希望能給這老屋全新的面貌。

首先,最大的問題就是陳舊的木質隔間,過去為了家庭生活所需而做的裝潢,

不只在這小小20餘坪的空間中,隔出了兩房兩廳,還包含衣櫥、廚櫃等收納空間。

過去的設計雖然善用空間,卻也無形中阻擋了光線照射與空氣流通,

加上木頭材質經過50年來的使用,已經殘破不堪使用,

因此,歸于決定大刀一砍,將原先的木質裝潢全數拆除,還給這空間最原初的面貌。   

接著,還原老屋最原本的樣子後,地板與牆面將是最主要的項目。

由於這裏將會是歸于的工作室,卻希望依然保持家的感覺,

因此鄉村風格的文化石牆就是最佳的選擇,規則排列的文化石中卻帶著自然的磚紋,

加上刻意調製的乳白色感,不僅具質感,也由於貼設的面積相當大,

從前窗台延伸至後陽台,無形中也加強了空間的延伸性,在視覺上使空間挑高且放大。

    3    

另一方面,為了避免重複的單調感,並增加工作室的專業機能,

另一個牆面則使用深色黑板漆,使兩面牆一明一暗、一邊自在一邊沉穩,

不只視覺上更加豐富,也同時兼具家與工作室的感受。

    4  

在地面的改造,則在拆除舊木質隔間時一併刮除,請師傅重新施作使地面平整後,

鋪述搭配文化石色調的超耐磨胡桃木海島型木地板,

刻意選擇低光澤並帶點手作粗糙的質感,與牆面有整體的溫暖舒適感受。

    5    

由於毫無遮蔽的新空間,採光上已經比之前好上許多,

因此光源的選擇便以空間機能的加強為主,

主要的工作區域裝設不同造型的投射燈,將溫暖的黃光打在牆面,

使之自然折射在空間中,也保持空間光感的多樣性。

   6     

值得一提的是,些許原先舊屋所有的特色,歸于也妥當地保留下來。

前窗台的鐵花窗與毛玻璃,帶著相當60年代的復古設計,

與現今一致的氣密窗風格完全不同,

白天光線照射進來後產生的折射與不規則線條,

使得工作室隨著不同的時間點而有不同的光影色澤。

而舊式插座與木質電箱,也是現今少見的設計,歸于也將他們保留,搭配精心挑選的傢俱,

如皮質沙發、木紋長桌、復古燈罩與風扇,

將老屋原有的陳舊感,轉變成微復古的鄉村風格。

       7     

歸于設計工作室希望帶給員工如家一般溫暖舒適的工作環境,

因為我們也深切希望能帶給我們的客戶同樣的幸福感受,

當客戶們踏入這個空間後,一定能夠體會歸于人所追求的不僅僅只是空間改造,

而是將屋主的生活態度與個人風格加到整體設計中,

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,一如每一個案子都是與眾不同的。

不把現成的風格放進來,而先了解客戶的生命故事後,打造出有感覺、會呼吸的空間,

這正是歸于設計在做的事。

        8     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almondstudio 的頭像
    salmondstudio

    歸于~鮭魚~~

    salmondstu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